4月25日上午十点,繁花似锦的四月天里,我有幸在生命关怀项目组老师的带领下,再次拜访了钱鸣教授,听其讲述七十年代末经历的点点滴滴。
钱鸣教授接受生命关怀志愿者访谈
辗转求学之路
钱教授的求学经历可谓独一无二且十分值得留念。从部队子弟小学到“戴帽初中班”,再到重庆一中,每一次升学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。而在学习内容方面,不论是“老三篇”、政治教育,还是工农兵的野营拉练、数理化、以及多次的教育改革,都带给钱教授不一样的收获与成长。
这条道路上的艰辛、结交的好友、多元化的学习内容以及风趣博学又敬业的老师都令钱教授印象深刻。而在这其中,钱教授提到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,唐老师,一位引导他走上化学研究道路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启蒙教师。唐老师对钱教授的每一份笔记和作业本都进行认真批改和标注,不厌其烦地指导着他。
钱鸣教授初三时化学作业本
艰苦深刻的知青经历
“一口锅、一张床、一间草房,这就是当时的所有条件”,钱教授比划着大小回忆道。回顾七十年代中晚期的下乡生活,虽然充满了艰辛,但也有着许多难忘的美好回忆。农忙时繁重的农活,农闲时艰苦的水利修建,都是回忆中不可或缺的青春记忆。
这段生活不仅仅有苦涩,当农村“节日”到来时,村民家中的那一碗豆花和一碗油水充足的猪肉盖饭,仍让钱教授怀念到现在。他说:“珍馐海味不及当年的那碗饭。”知青的经历让他受益匪浅,亲身经历让他发自内心地尊重辛勤劳作的农民。从钱教授的讲述中,我也感受到农村人民的朴实与热情助人的品质。
知青修水利照片(来源:网络)
艰辛难忘的备考之路
钱教授回忆:“那时候,我们很多人都是在煤油灯下备战高考,同时还需要干农活挣工分。”作为中国最特别的高考生——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,他们不仅面临着学习资料的匮乏、长时间缺乏学习的现实、学习环境的艰苦等等,还需要奔波于挣工分以评定高考报名资格。然而,正是这独特的社会时代背景与难忘的时代记忆,点燃了他们终身学习的热情。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,“恢复高考”的消息一出,如同一颗水珠落入油锅,一瞬间激起全民学习的浪潮,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,呈现的是积极向上、正能量的热闹社会。他还风趣的与我们说:“那个时候亲友、朋友相遇,打招呼时总会忍不住关心地问道你参加高考了没?”
1977年恢复高考(来源:网络)
中国的春天来了
伟大的历史转折点,伟大的时代机遇,钱教授感慨道:“那时中国的春天来了!”作为特殊时代的见证者,他对改革开放的转折有着深刻的感悟。经历了辗转的求学之路,钱教授坦言:“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,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失去与得到,让自己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机遇。”正是因为这些经历,那一代人对知识所展现出的是诚挚的热爱与追求,这些是最让我们敬佩的。
1978年3月邓小平带来了“科学的春天”(来源:网络)
访谈到了尾声,我似乎还沉浸在那个丰富多彩亦蜿蜒坎坷的七十年代末。经历这次访谈,我更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如今所拥有的社会条件来之不易,更深刻地体会到生命关怀项目的重大意义——传承与学习!
文稿:刘 媛 涂华宇
摄影:余 琴
编辑:胡 娟
审核:刘曙甲